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艺快报 >> 内容

物业贩卖3万多名业主信息 警方侦破重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

时间:2018/7/20 22:40:07 点击:

物业贩卖个人信息,涉及3万多名业主的详细个人信息被买卖泄露,在警方的严厉打击下,这起重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被成功侦破。值得深思的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如火如荼的今天,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屡见不鲜,个人信息安全令人担忧。记者通过暗访发现,网络上买卖个人信息的现象也存在着,现状令人担忧。律师表示,根据相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可入刑。

警方前往涉案的房产中介调查取证

某小区业主的详细信息被倒卖

  查处案例

  买卖业主信息 房产中介人员落网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件。入住鲤城区某新小区的业主阿威(化名)一段时间以来很烦:时不时接到中介的电话,问他房子要出售或者出租不?“新装修的房子,我自己住,为什么要卖要出租?”有时一天,阿威要接到N个这样的电话,不管是午休还是半夜,全家为此深受其扰。阿威意识到,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给中介了,于是在今年5月初,他向鲤城警方报案。

  阿威不承想,自己的一个报警电话,让警方掌握了线索,并成功破获了一起重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

  案情:业主被骚扰报警 牵出贩卖信息案

  “阿威的举报,牵出了这起贩卖业主信息的案件,共涉及3万多名业主的详细个人信息被买卖。”鲤城公安分局常泰派出所民警小康说,根据阿威提供的线索,民警进行了一番摸排,首先锁定了鲤城区浮桥街道福隆星城一家房产中介,因为拨打阿威电话的来电出自该中介。民警从中介店的电脑里,查获了大量业主的详细信息,其中就包括阿威的。在证据面前,该中介店的人员吴某霖和陈某升被抓获。

  吴某霖向警方交代,今年1月初,一名柯姓女子到店里咨询房屋出租事宜,闲聊中,对方称手上有多个小区的业主资料,包括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听说柯某有那么多信息,吴某霖眼睛一亮,决定找她买些,以方便开展业务。对此,对方开价1000元。

  吴某霖要求她先发一些信息,以便核实真伪。随后,柯某分三次发了5个文档给吴某霖。吴某随机拨打其中一些电话,其中只有一些是小区业主的个人信息。吴某霖觉得,这些信息价值不是很大,于是跟柯某砍价,最后以150元成交。

  这只是吴某霖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其中一个来源。吴某霖说,他还从中介公司总监李某(女)处拿到了数千条小区业主个人信息。原来,吴某霖的中介是李某所在中介公司的加盟店。李某也因此被抓。

  背后:利用工作收集信息 或倒卖或进行交换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陈某升购买信息的渠道与吴某霖不同,他是从陈某瑜手里买来个人信息的。警方随后在浮桥一个小区内,将陈某瑜缉拿归案。

  到案后,陈某瑜供述,他曾在某物业小区当管理,因此掌握了该小区许多业主的个人信息,后来他到不同的房产中介倒卖自己手上的资料,也从中介手上购买或交换一些楼盘业主信息,再抬价卖给其他中介。“他甚至跟泉州一家很有名气的装修公司有联系。”办案民警介绍。

  归案后,面对讯问,已经成家有孩子的陈某瑜哭个不停,他说,自己并不知道买卖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

  吴某霖被送进看守所关押,他找看管民警借来刑法书看,他说,看了法律条文,才知道买卖个人信息是违法犯罪的,“为了开展业务,以前也想尽办法多收集一些业主的消息。希望中介同行,不能为了所谓的业务需要,买卖业主的私人信息,希望他们能以我为鉴。”吴某霖说。

  但对一些业主来说,私人信息被泄露,已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据康警官介绍,有一个楼盘一栋楼的业主,几乎每户的信息都被泄露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柯某已被逮捕,吴某霖、李某、陈某瑜、陈某升等人被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说法:公司未出台限制制度 个人信息安全存危机

  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新事物在带给大家便利、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弊端,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令人担忧。而该起案件,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和警醒作用。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柯某2014年至2017年在鲤城江南街道南环路一家管道公司工作,她主要负责统计和售后,有小区业主购买水管等建材后,公司会为客户测试水管质量,按照工作职责,柯某得登记在案。经年累月下来,她掌握了大量客户甚至是业主的私人信息。该公司负责人接受警方询问时表示,对这些信息,柯某做完相关报表后都由她自身掌握,公司对此并无出台如何限制这些私人信息外泄的制度,“靠的是她的自律。”

  但显然,柯某没有做到自律,在2017年4月份离职时,她从公司拷贝了2万多条业主个人信息。柯某向警方供述,她的初衷是,辞职后做保险业务时,自己可以用得上。岂知,为了蝇头小利,她将这些私人信息卖给了房产中介牟利。

  “柯某轻易拷贝走这么多私人信息,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公司对业主私人信息的保护,基本上属于空白的状态。”法律界人士说,从不少案例看,这并非个案。

  同样是这个案件,陈某瑜在工作中,也掌握了大量业主信息,离职后,这些信息成了他赚钱的“商品”,而业主的私人隐私则在一些中介所里流转。

  “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法律界人士介绍,“一些市民为了买卖房屋或者租售房屋,将个人信息发到网络上,中介人员为了开展业务需要,从这些公开渠道收集到业主的私人信息,这本身并不违法,但未经业主同意,将这些合法收集的信息提供给他人,那么这就是违法行为。”

  神秘人竟可查询个人详细信息

  线下,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搜集,并贩卖牟利,这样的例子已经不鲜见;线上,个人私人信息竟成了一门生意。近日,记者以客户的身份,加入到一个信息群。该群有数百人,群主主动加了记者。本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交流群,没想到群主开门见山问道:“你要什么信息?”

  还没等记者回复,他就发来一张他们业务范围表。表上的服务内容有:个人户籍、车档信息、犯罪记录、征信报告……

  “真的还是假的,你们不会骗人的吧?”为了探其真伪,记者提问。

  该群主为了证明所言不虚,马上给记者发来了几位他们客户委托查询的信息。其中就有一名叫阿图(化名)的详细信息,记者注意到,该信息不仅有阿图的人头照,还有其详细的户籍地址、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名下三辆车的详细情况,甚至有几年来这些车辆的交通违法详细发生地及处理机关等。此外,还有阿图的航班记录、火车出行记录、银行业务记录等,也在该表格上一目了然。

  为了核实真伪,记者在征得朋友阿殿(化名)的同意后,当晚将阿殿的身份证号码提供给对方。次日,对方果然提供了阿殿的详细户籍信息。

  律师释法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将获刑

  “买卖个人信息多少条会被判刑。”记者采访了福建建达(泉州)律师所律师陈适平。

  他说,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什么是“公民个人信息”?陈适平说,刑法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陈适平介绍,根据《司法解释》第五条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警方提醒 这些行为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市民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导致一些严重后果的出现,在警方严厉打击买卖个人信息犯罪时,市民自身也应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康警官说。

  1.网络购物谨防钓鱼网站。网购时一定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对于弹出来的窗口和相关链接,一定要谨慎点击。

  2.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办理手机卡、银行卡等时,经常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得在复印件注明“此复印件仅作为××用途”等,以防被别人拿去他用,更不要随意丢弃身份证复印件。

  3.微信发朋友圈,不要透露个人信息,对陌生人要求加微信好友,要坚决拒绝。

  4.快递单上的地址不要写到具体的门牌号,能尽量模糊的要尽力模糊处理。

  5.对一些调查问卷,能不写就不要写,实在要去写的,详细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填。

  6.谨慎朋友圈“晒娃”。晒照片时,要特别当心,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相关链接

  利用民警擅查住址 男子上门杀死前女友

  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某派出所民警詹某擅自利用公安信息系统帮人查住址等,导致女子赵某被前男友况某找上门并杀死在暂住地内。2018年4月8日,詹某被宁波市镇海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詹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1年6个月。2017年12月6日,杀人的况某已被终审判处死刑。

  法院认为,詹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詹某私自将公安机关内部网络中登记的公民个人轨迹电子信息提供给他人,直接违反了法律有关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规定,应当认定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作者:634233293 录入:634233293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法 制 头 条 网(www.peng365.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广东省通管局

  • 版 权 所 有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不实请联系管理员处理!QQ:501734467
  • #